熊玲:论关闭朋友圈的意味

朋友圈,已是现代人际社交的一种时尚,就像手机,已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宝贝,人们甚至很迷恋手机和朋友圈。有所不同的是,手机是我们赖以连接世界的工具,朋友圈则是我们链接感情的渠道,若放弃朋友圈,我们还有其他途径满足感情链接,若放弃工具却令人感觉到行事的艰难。两者的心理感受不一样。
如果,确实存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关闭朋友圈,那么可能性的原因会是:(1)交往疲劳 ,精力局限。尽管人际交往是我们的主要需求,但在这个“拼”的时代,就大多数人来说,对工作挣钱、养家糊口、买车买房的需求更主要,所花的时间精力太多,无暇顾及业余生活,网络交往对他们是奢侈的。只有极少数有闲暇又渴望晒幸福的人,才肯化大把时间关注或经营朋友圈,朋友圈几乎是这类人的旅游胜地。当然,由这一原因选择关闭朋友圈的,自然是处于“生存需求”线上的人们。
(2)无趣无聊。我们说关系的建立和维持,一定是关系双方都有满足感,反之,关系的切断则意味着双方或某一方感觉有碍,才想逃离。因此,选择关闭朋友圈的人,一定有他内心的不爽或不愿继续保持在圈内的理由,猜想之一,就是在朋友圈中感受到不舒服,比如泄愤的无聊、低级之谈的无趣,也或许是其他的不舒服的感觉。但,这一原因的背后,透视了个体跟朋友圈的价值取向的极大差异。
(3)隐性压力感。交往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,网络时代却给人们提供了便捷、丰富的交往平台,充分满足了人类的人际链接需要,或许正是这份交往需求被过度满足,才有了停歇的需要。人本是欲望的物种,当继续维持一个(一段)已不感兴趣的事物或团体,人就不可能是愉悦或满足,反而是负担或压力感,这份感觉会不自觉地驱使人做出逃避、或远离事物或团体。
又如果,选择关闭朋友圈这一现象是普遍的,那么还有两个深度说明:第一,个体在朋友圈中已体验不到情感的味道。若把朋友圈视为N个友人,意味着友情不再,该分手的时候到了,选择关闭是意味着与功利性圈子(也或许是肤浅)断交。第二,个体活得更自我的体现。试想,一个体与团体的关系,若到了个体“抛弃”团体的地步,无论是谁出现了问题,这都意味着个体的独立性、接受分离的能力体现,说明个体对自己人际交往的需求,越来越自主,越来越有选择性了。
若把放弃视为一种成长性能力,那么选择关闭朋友圈,何尝不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呢?因为面对朋友(圈)拒绝自己不想要的,是需要有了解自己,并接受自己、敢做自己的勇气的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时尚汇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因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,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.
猜你喜欢
aespa24小时快闪店开启,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,2月25日~26日举办演唱会
aespa在举办首个单独演唱会之前,先为歌迷们开启快闪店。aespa的快闪店“CometoMYillusion”将从2月24日开始到3月5日共10天期间,在TheHyundaiSeou
2024-04-01
电影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杀青 南川小队不说再见期待跨年重逢
由陈小明、章攀执导,屈楚萧、张佳宁领衔主演,傅菁、蒋昀霖主演,同名剧集原班人马共同打造的爱情奇幻电影《一闪一闪亮星星》今日官宣杀青,并同步释出两组幕后花絮照
2023-09-05